厦门天研仪器有限公司-涡流导电仪|涡流电导率仪|导电率仪|电阻率测试仪

厦门天研仪器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资讯

【其他资讯】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2)——电网篇

2023-02-06 13:30:54 厦门天研仪器有限公司 阅读 918

电网投资一直是稳增长的重要方式,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环节,既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为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提供保证。电网工程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涉及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电力设计、物流运输等领域,加大电网投资不仅可以有效服务“六稳”、增强信心,也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有评论称,6000亿元的电网年投资规模,预计可带来1.2万亿元的GDP增量。


第六篇 电网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韩继园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一、政策与大事


1.电网投资稳步增长


为落实稳经济政策要求,2022年,两大电网公司均加大了电网投资力度。6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全力服务扎实稳住经济的八项举措,其中包括加大电网投入,发挥投资拉动作用。2022年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8.84%。南方电网公司围绕确保安全生产、电力可靠供应、新能源配套送出和消纳等领域,计划新安排100亿元电网固定资产投资。2022年南方电网固定资产计划投资达1250亿元,超出往年两成。以此计算,2022年两大电网公司的投资额超过6200亿元,达到6250亿元。


电网投资一直是稳增长的重要方式,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环节,既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为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提供保证。电网工程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涉及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电力设计、物流运输等领域,加大电网投资不仅可以有效服务“六稳”、增强信心,也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有评论称,6000亿元的电网年投资规模,预计可带来1.2万亿元的GDP增量。


2.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竣工投产


2022年7月1日,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为我国再添一条“西电东送”能源保供大动脉。该工程起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止于江苏省苏州常熟市,全长2080千米,工程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307亿元。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将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还将推动华东地区每年减少发电用煤1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00万吨、二氧化硫25万吨、氮氧化物22万吨。


白鹤滩—江苏工程是全球首个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工程,在世界上首次研发“常规直流+柔性直流”的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集成特高压直流输电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以及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灵活、系统支撑能力强的优势,示范引领意义重大。


3.闽粤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产


2022年9月30日,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电力项目—闽粤联网工程正式投运,福建广东两省电网首次实现互联互通。闽粤联网工程于2021年4月开工,总投资32亿元,在福建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通过两回500千伏交流线路分别与福建电网和广东电网连接,输送容量200万千瓦,线路全长303千米。该工程是继三峡—广东±500千伏高压直流工程之后,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第二条互联通道。


4.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竣工投产


2022年12月30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重点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布拖、东至浙江杭州,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5省市,全长2121千米,总投资299亿元。


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每年可向华东输电超600亿千瓦时,替代燃煤2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00万吨。


5.《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布


2022年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电网企业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按照“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时并网,允许分批并网,不得将全容量建成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必要条件。《通知》还要求加大配套接网工程建设,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做好充分衔接,力争同步建成投运。


2022年以来,国内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并保持较高利用水平,第四季度新能源投产并网较为集中。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既有利于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发挥新能源在“迎峰度冬”期间的保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6.《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2年10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农村电网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初见成效,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得到全面巩固提升,全国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7%,综合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9%,各地结合实际差异化制定本区域发展目标;农村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显著提升,消纳率保持在合理水平;电能替代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期间国家组织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合理供电范围内有序推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公共电网延伸覆盖。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可再生能源微电网,通过合理配置储能、柴油发电机等,有效提升边远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服务电动汽车下乡,推动农村绿色交通出行。统筹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农村“煤改电”,推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7.华中特高压“日”字型交流环网不断完善


2022年3月24日,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福州—厦门工程新建长泰站,扩建榕城、集美站,新增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建设双回1000千伏输电线路238千米;驻马店—武汉工程新建双回1000千伏输电线路287千米。两项工程总投资109亿元,计划于2023年建成投运。其中,驻马店—武汉工程是华中“日”字形特高压交流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显著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现有输电通道利用效率,扩大西北风光、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在华中地区消纳规模。


9月26日,南阳—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湖北段实现全线贯通,工程投运后将提升鄂渝、鄂湘断面省间断面交换能力,实现风光水火多能互补运行。12月28日,荆门—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工程投产送电,工程投运后可大幅提升湖北电网“西电东送”能力和湖北消纳三峡电力能力。这两项工程分别是华中“日”字型特高压交流环网的左边一竖和中间一横,“日”字型结构建成后湖北消纳三峡电力能力可达1100万千瓦,同时会有更多来自西部的绿色电能通过这些电力高速公路到达湖北。


10月25日,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鄂6标)正式进入基础施工阶段。武汉-南昌特高压工程是华中“日”字型特高压交流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双回路架设,全长456.6千米,新建杆塔965基,预计总投资82.9亿元,计划2023年底实现全线贯通。工程建成后,华中地区将形成“日”字形特高压主网架,有效支撑大规模绿色清洁能源的接入消纳,实现西北风电光伏与西南水电互济,为江西乃至华中地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绿色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电力支撑。


8.粤港澳大湾区电网运行水平不断提升


2022年5月25日,世界首个异同步背靠背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正式投产。该电网工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次针对电网复杂结构进行了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大幅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粤港澳大湾区是华南电力负荷最为集中的区域—珠三角地区负荷占广东全省负荷的77%。为解决用电问题,广东正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支撑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而连接不同区域电网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将为广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11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能源工程—粤澳联网220千伏第三通道正式投产,内地对澳门输电能力提升三成。第三通道自2018年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由珠海220千伏烟墩变电站、澳门220千伏北安变电站及两站之间长约10.3千米的电缆线路组成,工程投产后,内地对澳门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输电通道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即使在极端天气下,粤澳联网任何一条输电通道发生故障退出运行,粤澳联网依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工程可满足澳门“十四五”期间用电需求,促进澳门电力供应更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助力澳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9.南方电网与周边国家电力贸易量超过655亿千瓦时


2004年110千伏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输电线路投运,拉开了南方电网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的序幕。至2022年8月,南方电网通过多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与越南、老挝、缅甸电网互联互通,累计贸易电量超过655亿千瓦时。2022年3月,南方电网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正式签署115千伏中老联网项目购售电协议,协定汛期将老挝富余水电送至中国消纳,枯期由中国对老挝北部地区进行补充供电,实现两国电力互补。6月20日,老挝电网通过115千伏老挝东盟—那磨线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电网联网运行,老挝成功向中国送电,中老双向电力贸易正式开启。18年来,南方电网实现与周边国家电力贸易从单向送电发展为双向进出口电力贸易。仅2022年1-8月,南方电网累计从缅甸和老挝进口清洁水电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有效形成南方区域与澜湄区域电力余缺互济、优势互补新格局。


10.电网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顺应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势,电网企业不断实践,并积极成为低碳转型的倡导引领者。当地时间2022年11月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国家电网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在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绿电发展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角上发布,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国家电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成效与贡献。南方电网公司也在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2022年11月11日,与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广东能源集团签订绿色电力交易购电意向协议,协议每年交易电量超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超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万吨。此外,南方电网推动、服务用电客户使用绿电。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南方区域累计成交绿电超过32亿千瓦时,较2021年同期增长200%。下一步南方电网将加强与各能源企业合作,稳步扩大公司系统绿电消费范围。


二、问题与展望


1.特高压工程有望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强网架建设,尤其是特高压建设,可有效解决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跨省跨区大范围调配的难题。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措施,将成为“十四五”电网重点投资方向。


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千米,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较“十三五”特高压投资2800亿元大幅增长35.7%。“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规划1条特高压直流通道。我国特高压工程有望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


“十四五”特高压建设提速,产业链上下游都将受益。特高压产业链涉及的环节较多,既能拉动包括高压电气开关设备、换流阀、线缆、变压设备等硬件的需求;又能带动智能化终端、智能芯片等需求。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而特高压作为解决资源禀赋约束的重要一环,未来发展可期。


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着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国家电网还是南方电网,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白皮书》,还确定了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十大重点项目,内容覆盖煤电与新能源发电协调优化调度、提升电力系统应急保供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为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南方电网公司制定了《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工作计划(2022)》,包括九大任务55个年度目标任务。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来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部分技术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或产业化前期,未来还需电网企业广泛凝聚行业共识,集聚优势科研力量,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统筹联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同时,由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投资需求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电网企业适应能源业态持续数字化,加强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国家电网始终把数字化作为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纲要,编制“十四五”数字化规划,完成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框架设计,全面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数字化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数字化规划总投资估算资金超260亿元,将进一步把数字技术作为核心生产力,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按照“巩固、完善、提升、发展”的总体策略推进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电网建设可持续发展,推动电网向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转型升级。随着能源市场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电力系统将从模拟架构向全新的数字化电力系统标准演进。在新基础设施建设与“双碳”经济的双重驱动下,坚强智能电网与能源物联网正在不断推进,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