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支持国有特大金属材料企业进入镁产业领域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应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发展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这也是我国大规模应用清洁能源的刚性需求。
本届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重点关注推进我国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发展,聚焦加快推进我国镁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要着重解决传统储能存在的瓶颈问题,发展安全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的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重点应发展固态氢储运、新材料管道运输等新一代储运氢技术、镁电池、钠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材料及系统。特别是镁电池和镁储氢领域,我国镁资源极为丰富并且占全球的70%以上,可以开发应用千年以上,对解决锂电池资源短缺和氢气的常温常压储运问题极有战略意义。”潘复生表示。
而材料发展是储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全球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的研发已成为热点,但产业刚刚起步,潜力巨大。
潘复生表示,如果我国能抓住机会,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发展不仅能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解决瓶颈技术难题,而且可以创造一个新型巨大产业,对我国经济创新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为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战略研究力度,科学确定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领域,科学确定战略发展重点。同时,要加大对颠覆性前沿性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技术的开发投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镁储能材料的开发应用。
据了解,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镁电池研究团队和镁固态储氢团队,开发的多种镁离子电池和镁储氢材料其主要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建议加大整合力度,发挥制度优势,突出我国以镁为代表的战略资源优势,加大开发投入。”潘复生表示。
另一方面,潘复生认为要尽快规划建立全国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启动建设“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国家实验室。加快发展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鼓励第三方研发、试验、检测检验机构做大做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构建面向全行业的研发、试验、认证、检测、计量等公共服务体系。
潘复生还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国镁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他表示,镁合金是最有潜力的轻量化材料,节能减排效益极为明显,对中国制造“减重腾飞”意义重大。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减振降噪、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比强度远高于钢铁、铝合金和钛合金,轻量化效果极为显著。另外,镁基材料功能特性显著,有望成为潜力巨大的新一代储能材料和新一代可降解生物材料。镁电池能量密度和锂电池相当,安全性大幅度提高,战略资源有重要保障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环保负担。
对此,潘复生建议,鼓励支持国有特大金属材料企业进入镁产业领域。国有特大企业是国家战略急需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的速度和产业发展的进度,对整合发展镁产业极为重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包括宝武、中铝等在内的一批特大型国有金属材料企业更大规模介入镁产业的发展,尽快推动中国具有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镁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完善政府支持轻量化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支持建立轻量化材料研发、生产和设计应用的一体化平台,鼓励更多领域应用具有资源优势的镁合金轻量化材料;加大对镁基功能材料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支持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产业推进。